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群养生

李兆申院士:消化道肿瘤筛查应上升到“国家计

2024-01-15

来源:

人气:2

发现一例早癌,救人一命,可以挽救一个家庭,幸福一家人在位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办公室里,李兆申院士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三本书,这套“李兆申院士团队谈消化道癌防治”丛书包含“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三册,由李兆申院士带领其团队倾心编撰,体现着他一贯倡导的消化道癌早防、早诊、早治的理念。近些年来,李兆申院士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消化道癌早防、早诊、早治理念的机会。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消化道肿瘤筛查应上升到“国家计划”,今年两会他的关注重点依然是消化道癌的早诊早治。李院士关注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背后,是中国消化道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现实。一个人被诊断晚期肿瘤,家庭就塌方了在李院士的临床生涯中,他见到过被诊断为晚期肿瘤的患者太多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只要一个成员被诊断为晚期肿瘤,这个家庭就塌方了,这样的病例我经常见到,相关的人都很痛苦。”李兆申院士说,“所以我们内镜医生提了一个口号,发现一例早癌,救人一命,可以挽救一个家庭,幸福一家人。”迄今,癌症依然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与其它的慢性疾病相比,癌症的预防和控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将达1200万例。“癌症发病人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完成《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着3.9%、死亡率保持2.5%的增幅。在我国死亡率最高的5种癌症中,消化道肿瘤占据了三席: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病例数量上,我国消化道肿瘤占国内所有肿瘤病例的近一半,而且85%左右的消化道肿瘤被诊断时都已经到了晚期,这也是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畸高的主要原因。“全世界50%的食道癌和胃癌患者都在中国,中国大肠癌患者也占世界的1/4,并且晚期病人多,死亡率很高,五年生存率很低。”李兆申院士说,“作为医生,我们觉得治疗病人是一方面,但更应该把关口前移,在肿瘤早期就诊断出来,做到早诊早治,就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节省医疗费用。”但中国有14亿人口,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主要依靠内镜,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内镜医师还不足4万人,即使参照日本办法,对10%的人口进行筛查,一年也要筛查1.4亿人。因此,李院士表示一定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模式。“我们希望抓大鱼,重点筛查高危人群,提高公众防癌意识。”近些年来,除了主编“消化道癌防治丛书”,科普宣教消化道肿瘤防治理念外,李兆申院士积极推广自己提出的“内镜体检”新理念,并且创建多项内镜新技术,牵头建立了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标准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实现了我国消化内镜从胃肠道全消化道、从腔内道腔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建立起了内镜培训学院和多个内镜培训基地,还发起了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就是希望能多培养一些想做、有技术做的医生,进而提高早期癌诊断率 。”李兆申院士说。包括消化道肿瘤在内的很多癌症,在早期都没有任何症状,一旦表现出症状往往就到了晚期。李院士推动的工作一个重要成果体现是,早癌检出率提升了。“我们平均每筛查一千个没有任何症状的高危人群,早期胃癌能发现两个。”让李兆申院士感到振奋的是,如今癌症的防治工作不仅被学界认可,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我们一年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人将近100万,如果能主动筛查,都能早期发现,我们就可以挽救100万人生命,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费用。”李兆申院士说,“所以公众一定要知道筛查的重要性,变被动体检为主动体检,变被动检查为主动预防。”从医40年倡导消化道癌症的早防、早诊和早治,是李兆申院士近些年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而在他近40年从医生涯中的不同时期,他关注的重点和医疗理念也有所不同。李兆申院士成为一名医生的经历有些传奇。1974年,他高中尚未毕业,就应征入伍了。在部队里,他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从事日常卫生勤务工作。1976年,全国高考恢复还要再等一年,经部队推荐,李兆申进入第二军医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毕业之后,李兆申院士就进入了长海医院,除了短期的到香港和美国进行访问学习外,40年来一直工作在长海医院。毕业之初,李兆申院士的目标是做一名外科医生,然而在分配制下,却没有个人选择专业的空间和自由。分到消化内科之后,当时的外科主任看中了他,想要把他调到外科,最终也未能如愿。但在此后漫长的从医生涯中,李兆申院士从未丢失成为外科医生的初心,在此后漫长的消化内科的工作生涯中,做不了外科医生也要做外科医生的工作这个想法一直激励着他。成为消化内科医生的最初,那时的消化内科远没有现在风光,是当时公认的脏乱科室,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李兆申院士说:“那时候很多病都没办法治,别说内镜中心了,连超声都没有,收的一些病人怎么治也治不好,毫无办法,每天只能看看门诊、开开药、查查房,一直这样工作到90年代初期。”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为国内带来了国际最新技术进展,内镜不仅是一种诊断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很多以前需要外科开刀的疾病,通过内镜都可以解决,真正实现了内科治疗也能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内镜技术是李兆申院士职业生涯的一项巨大成就,消化道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很多过去令内科医生束手无策的问题,现在在内镜技术下,都能轻松地解决,而且患者也免去了开刀的痛苦。“我们慢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镜诊断和治疗体系,就叫内镜治疗学,现在外科医生都很羡慕我们了,说以后就没他们外科医生什么事了,这的确是一个趋势。”过去的30年,是中国消化内镜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30年。“过去我们全方位地跟跑发达国家,现在我们的一些技术可以和他们并跑,甚至可以说有些技术,比如癌症的筛查治疗,我们可以领跑,我们现在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讲中国故事了。”胰腺疾病是李兆申院士的另一大专业领域,也是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的另一大特色,国内第一家胰腺病学专业杂志《中国胰腺病杂志》就在此创刊。虽然只是人体上腹部深处一个不显眼的器官,但胰腺承载两大重要功能:控制血糖和分泌消化食物的胰液。胰腺疾病主要有三大类: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在过去,这三种疾病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治疗,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很高,慢性胰腺炎很难治。“那时候看到这样的病人,就很无奈,基本两三个月就死掉了,病人痛苦,我们也很痛苦。”李兆申院士说,“选专业方向的时候,就想这个病难道就没办法了?所以选了这个专业,希望通过联合攻关,通过多学科协作,通过基础和临床结合,能够找到一些解决办法。”通过技术引进和临床探索,李兆申院士带领团队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案,建立了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微创治疗新模式,创建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多项诊疗新技术。“目前为止,急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最好,但胰腺癌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我们还要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往前走。”按照李兆申院士的设想,未来所有的病人都将不用再开刀,外科医生能做的,内镜医生也都可以做,而且创伤更小,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更快。“从巨创手术到微创手术,从微创到无创,这是临床的趋势和方向。所以,要做好一名消化专科医生,一定做到内外兼修。”人物简介李兆申,男,1956年10月生,河北宁晋人,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胰腺病学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总编辑。本文首发:医学界本文作者:田栋梁责任编辑:李兴鹏版权声明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2018年中国医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年终奖发了多少?”参与调研更有奖品赠送!

癫痫病治疗最好药物

癫痫是怎么治疗的

癫痫病专治医院

能彻底治疗癫痫的医院

黑龙江癫痫病医院哪家最好

TAG:
相关内容